2020考研307中医内科学知识:痿证
2019-01-30 16:34 | 考研集训营
中医考研学子在备考专业课时,一定要在基础阶段复习时,争取不落下大纲要求掌握的每一个知识点。接下来,文都考研集训营为助力中医考研学子快速掌握中医内科学,特意分享了307中医内科学知识:痿证,供考生参考。
2020考研307中医内科学知识:痿证
一、定义
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,软弱无力,不能随意运动,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。痿者萎也,枯萎之义,即指肢体痿弱,肌肉萎缩。
二、源流
1、《内经》论痿颇详:论述了病因病机、证候分类及治痿大法,提出了“痿躄”、“脉痿”、“筋痿”、“肉痿”、“骨痿”的命名和分类;并提出了“治痿独取阳明”的著名观点。
2、《丹溪心法》提出“泻南方,补北方”的治疗原则。
3、《景岳全书》提出虚证治法。
4、《临证指南医案》邹滋九按:“夫痿证之旨,不外乎肝肾肺胃四经之病”
三、病因病机
1、病变在筋脉肌肉,根源在五脏虚损。
2、病理性质分虚实两类,外感温邪、湿热导致者属实;内伤所致的脾胃虚、肝肾虚者属虚。且常见本虚标实、虚实错杂的病机。
3、病理因素有温邪、湿热、瘀血。
4、本病虚多实少,热多寒少;肾虚为本,肺热为标;阳明失职,尤常参见。
5、病理转化及预后:外感致痿,邪祛正复,多数预后较好;内伤致痿,病程漫长,其间多夹热、夹痰、夹瘀,治愈难度较大,预后较差。
四、鉴别诊断:
痿证与偏枯鉴别;痿证与痱证鉴别。
五、辨证论治:
(一)辨证要点:辨脏腑病变;辨标本虚实。
(二)治疗原则:实证宜祛邪和络;虚证宜扶正补虚
1、治痿独取阳明:①补益后天;②“取”者,取去阳明之热邪,即清阳明之热。
2、痿病不可妄用风药。
(三)分型论治:
1、肺热津伤证:清燥救肺汤
2、湿热侵淫证:加味二妙丸
3、脾胃虚弱证: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;痰多或脾虚湿盛,六君子汤
4、肝肾亏损证:虚潜丸;病久阴损及阳,阴阳两虚,用鹿角胶丸、加味四斤丸;热甚者,可去锁阳,干姜,或用六味地黄丸加牛骨髓、鹿角胶、枸杞子;阳虚畏寒,加右归丸
5、脉络瘀阻证: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;瘀血久留,可用圣愈汤送服大黄䗪虫丸
以上是文都考研集训营整理的“2020考研307中医内科学知识:痿证”,希望2020中医考研学子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,切忌死记硬背!
推荐阅读:
更多 中综 最新文章
- · 2020考研307中医内科学知识总结 2019-01-31
- · 2020考研307中医内科学知识:消渴 2019-01-31
- · 2020考研307中医内科学知识:自汗 2019-01-31
- · 2020考研307中医内科学知识:内伤 2019-01-31
- · 2020考研307中医内科学知识:虚劳 2019-01-31